区块链技术赋予新能源退役电池新生命

15 / 06 / 2024 案例分享

  随着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电池回收利用问题慢慢的受到关注。我国已进入动力

  传统的退役电池“抽检”方式成本高,也难以做到对电池剩余容量的高效准确判断。如今,在区块链技术助力下,通过数据“上链”实现电池梯次利用。区块链技术赋予新能源退役电池新生命,也成为当前新兴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升级的典型。

  在深圳宝安区的一个工厂,长宽3厘米的区块链通信模块被贴片机安装在线路板上,一个具备“上链”功能的线路板就此完成。在这里,区块链线万片。

  从工厂下线后,区块链线路板被运往一家做电动二轮车换电的科创企业嘟嘟换电,线路板和新能源电池被包装在一起,组成电池的管理系统。每一个电芯的电量、电压、充放电次数、电池健康度等数据都会记录在区块链上,数据源头可信且不可篡改。

  业内人士表示,不同电池损耗程度不一,传统的做法是将电池包拆解,检测每一个电芯,挑出合适的再组装成新的电池包。而更多缺乏相应技术和人力的回收企业,只能将退役电池当废品拆解粉碎,直接出售电池中的重金属。

  “蚂蚁链融合区块链和IoT技术推出可信上链模组和芯片,安装在电池管理系统上,实现电池数据源头上链。回收方不必逐个拆解就能了解电池的全部数据,保证了安全,可实现梯次利用。”嘟嘟换电创始人廖志成说。

  此外,基于可信数据,电池回收企业还能提前两年就确定电池的回收价格的范围。“通过上链电池数据的分析预测,能提前给出电池持有方最佳的运营、回收策略,比如电池在充放电多少次后进行回收是最合算的。据测算,回收后再利用,一块电池使用效能能增加20%到30%。”廖志成说。

  我们了解到,电动二轮车租赁、电池换电等新能源电池使用企业和回收企业都可利用这一电池“上链”方案,提高可再生利用质量和效率。作为新能源设备区块链平台,蚂蚁链平台上链的新能源设备超过900万台,涉及二轮车出行、动力电池、新能源四轮车等。

  近年来,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问题慢慢的受到关注。我国已进入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期,相关机构预计2023年退役动力电池将达59万吨,自2028年起退役动力电池将超过每年260万吨。

  业内人士介绍,电池梯次利用是降低动力电池综合使用成本的有效途径。动力电池退役时还保有70%至80%剩余储电能力,可大范围的使用在电力系统储能、通信基站备用电源、低速电动车、电动叉车等领域。

  此外,退役电池也是锂、钴、镍等电池上游原料的重要来源。“乐观预计,20多年后,通过动力电池回收的材料完全能满足我们生产新电池的材料了。”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秘书长杨林说。

  2022年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《关于加快废弃陈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提升废弃陈旧物资回收行业信息化水平,支持回收企业运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,构建全链条业务信息平台和回收追溯系统。

  “当前,通过区块链能够精准记录电池生命周期,对高效流通利用和回收具有非消极作用。”北京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陈钟说。

  实际上,电池数据“上链”不仅帮助电池回收降本增效,也用在了企业融资等更多场景中,帮助像嘟嘟换电这样的科技公司“轻装上阵”。

  “发展换电业务的核心是买电池然后租出去。”廖志成说,如果按每块电池1000元计算,20万用户要准备2亿多元的电池资产。通过把电池“上链”用在融资场景中,投资方能够更准确、更合理、更快速地进行电池价值评估,也更放心给公司可以提供资金支持。

  “凭借电池数据‘上链’,嘟嘟换电获得一笔2000万元经营性租赁贷款授信,综合融资利率从10%降至6%,融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。”廖志成说。

  “大部分科技类创新企业往往是守着大量科技资产却无法衡量、无法确权、没办法使用。”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说,区块链激活了电池等资产的价值,区块链、物联网等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企业、金融机构和平台方之间的信任问题,让金融机构把风控焦点从难以定量、难以评价的企业信用转移到可以衡量、能判断、可以确权的科技资产上,真正让科技资产成为企业的信用来源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结束
  • 首页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返回顶部